全国高血压日 | 警惕“无声杀手”
发布者:北京添福家中医康复医院 发布时间:2022.10.09每年的10月8日是全国高血压日。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是诱发心、脑、肾等类型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它因常常没有明显症状,因此也被称为“无声杀手”。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2018年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
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的高血压患病率为23.2%
也就是说,每4个成年人就有1个患有高血压病
而且这个数据还在逐年升高
高血压是心脏病、脑卒中、肾脏病和糖尿病发病和死亡的最大的危险因素,其中,心脑血管病死亡占到41%。
那么,应该如何及时、准确地发现并诊断高血压病?又该如何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病?
高血压的诊断
1、诊室测量血压:未使用降压药物,非同日3次测量坐位诊室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2、24h动态血压:
24h平均血压≥130/80mmHg、
白天平均血压≥135/85mmHg、
夜间平均血压≥120/70mmHg;
3、家庭自测血压:≥135/85mmHg,与真实血压≥140/90mmHg相对应。
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1、应在安静、温度适宜的环境中进行测量,最好休息≥5分钟,排空膀胱,不在饮酒、喝茶或咖啡以及抽烟后测量血压,避免被测量者出现紧张、劳累、焦虑等情绪。
2、测血压时建议采用坐位,桌子和椅子的理想高度差是25~30cm,一般推荐使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袖带缠在上臂中部,距离腋窝2~3cm处,袖带高度应与心脏在同一水平。血压计的袖带应根据被测者的手臂周长选择大小合适的,如果袖带过紧则测得的血压值偏高,袖带太松则测得的血压值偏低。
3、临床数据表明,70%以上的人有两个血压的高峰和低谷,清晨6~8点为第一个血压高峰;中午12~13点为第一个低谷;下午16~18点为第二个高峰;凌晨1~2点为全天最低点,也就是第二个低谷。建议最好在清晨起床后进行测量。
4、在测量血压时充气压迫时间不能过长,否则容易引起全身血管出血反射性收缩而使血压升高,导致测量结果不准确。
高血压患者有哪些常见症状?
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表现各异。早期有些高血压患者并无特异性症状,有些则有头痛、头晕、恶心、胸闷气短以及夜尿多、乏力、发作性软瘫等。
晚期高血压患者常伴有多器官损害:
①心脏、心血管,如左心室肥厚、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心力衰竭;
②大脑、脑血管,如出血性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高血压脑病;
③大小动脉,如动脉硬化、主动脉夹层;
④肾脏、肾血管,进展缓慢的小动脉性肾硬化症、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慢性肾功能衰竭;
⑤眼底血管,如视网膜动脉硬化、眼底改变;
导致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1、高钠、低钾膳食:中国人普遍对钠敏感,人均食盐日摄入量显著高于推荐量(每人每天摄盐量不得超过6克),高盐饮食显著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
2、超重和肥胖:BMI=体重(公斤)/身高的平方(米),BMI大于25为超重,BMI大于27为肥胖。超重和肥胖者高血压发病风险是体重正常的1.16~1.28倍,随着内脏脂肪指数的增加,高血压患病风险增加,此外内脏型肥胖与代谢综合征密切相关,可导致糖、脂代谢异常。
3、吸烟、过量饮酒:吸烟有害健康,限制饮酒与高血压下降有关,目前有关少量饮酒有利于心血管健康的证据尚不足,相关研究表明,即使对少量饮酒的人而言,减少酒精的摄入量也能够改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4、长期精神紧张:精神紧张可激活交感神经从而使血压升高,有研究显示,精神紧张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1.18~1.55倍。
5、其他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家族史、缺乏体力活动、糖尿病以及血脂异常等,另有研究显示,暴露于PM2.5、PM10、二氧化硫和臭氧等污染物中均伴随高血压的发生风险和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增加。
如何防治高血压?
高血压预防和治疗的根本目标是控制血压,降低与高血压相关的心、脑、肾及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死亡风险。
高血压的防治原则为根据患者血压和总体风险水平,建议改善生活方式,长期、规律的服用降压药物,同时干预并存的其他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其他疾病。
其中,生活方式干预对降低血压和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作用肯定,所有患者都应采用,主要措施包括:
①限制钠盐:钠盐摄入(<6g/天),适当增加钾盐摄入;
②健康饮食:减少富含油脂和高糖食物的摄入,少吃快餐,多吃新鲜蔬菜、水果、鱼、蘑菇、低脂奶制品等;
③健康体重:控制体重指数<24kg/m2,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
④戒烟限酒:严格戒烟,不饮酒或限制饮酒,成年男性<25g/天(750ml啤酒或250ml红酒或50ml白酒),成年女性<15g/天;
⑤坚持运动:如健走、游泳、太极拳、家务劳动等,活动量一般应达到中等强度,每周4~7次,每次持续30~60分钟;
⑥健康心态:减轻精神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确诊高血压患者如何管理?
1、血压的控制水平
①单纯性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可耐受者建议降至130/80mmHg以下;
②合并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冠心病或心力衰竭的患者应降至130/80mmHg以下;
③80岁以上的患者降压目标在上述目标的基础上可适当放宽。
2、长期监测与规范治疗
大部分高血压属于原发性高血压,一般不能根治,需要长期服药治疗,按时复查血压,切忌自行停药或换药。
只要坚持规律服用降压药物,心脑肾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就会下降,临床显示,控制住血压可降低40—50% 的脑卒中和15—30%心脏病发生风险。另外,提醒大家不要盲目相信非法广告或伪科学宣传,科学降压。
“控住血压,幸福一生”。
热门推荐
更多 >睡眠误区大揭秘:这些坑你踩过吗?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睡眠似乎成了我们最容易“牺牲”的“奢侈品”。但你知道吗?错误的睡眠习惯,可能正悄悄侵蚀着你的健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几个关于睡眠的常见误区,看看你中招了没?误区一:睡得少VS睡得晚,哪个更伤身?睡得少:每天睡眠少于6小时,短期会出现记忆力、注意力下降,情绪焦躁,免疫力降低等情况
难以入睡,失眠多梦?这些方法帮你找回好睡眠
“睡眠这东西脾气很怪,不要它,它偏来,请它捧它,千方百计地勾引它,它便躲得连影子也不见。”钱钟书在《围城》里的这段话,相信说出了很多失眠朋友的心声。无论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睡,还是睡眠浅易醒,失眠——让太多的人饱受精神和躯体的折磨,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今天带您一起深入探讨失眠的原因及改善方法。“真
烟雾病:康复师带你穿越脑血管的"迷雾森林"
烟雾病,医学上又称自发性脑底动脉环闭塞症。它是一类脑血管疾病,特征为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和(或)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起始部出现缓慢进展性的狭窄,最终导致闭塞,同时在脑底形成代偿性的异常血管网。由于这些异常血管网在脑血管造影图像上形似袅袅 “烟雾”,故而得名 “烟雾病”。烟雾病的四大分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春风拂面却喷嚏连连?中医教你应对春季过敏
春风一吹,喷嚏不断?眼睛痒到揉红?这些可能是过敏在“捣乱”。春季过敏就像身体对环境的“过度反应”,中医带你探寻过敏背后的真相,教你用中医的方法对抗春日烦恼。春季过敏的几个表现,你中招了吗?1.呼吸道喷嚏:晨起或外出后连续打喷嚏,一打就是五六个起步。鼻涕鼻塞:清鼻涕像关不住的水龙头,纸巾不离手,睡
深度解析:长期睡眠障碍的危害竟然这么大!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为了生活奔波,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事情——优质的睡眠。你知道吗?长期睡眠障碍不仅会让你的精神状态大打折扣,更会在悄无声息中侵蚀你的身心健康,引发多个系统疾病。今天,我们带你深入了解长期睡眠障碍的危害,并与你分享如何通过中医的手段,找回那个元气满满的自己。一、大脑与神经系统-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