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科普 >> 说中医

三伏天养生保健必须注意的几件事

发布者:北京添福家中医康复医院 发布时间:2023.07.11

三伏天,自然界的阳气最旺盛,利用此时,选用适当方法,更容易使人体阳气充沛,经络气血贯通,可以驱逐伏寒,从而达到标本并治的目的。

三伏天我们该如何养生保健呢?今天,我们从饮食、出行、运动、起居等几方面为您介绍三伏天养生需要注意的要点。


c71b64549d664f8b8ccf76d38253e9fd.jpeg

三伏天  冬病夏治好时机

中医将自然界中的风、寒、暑、湿、燥、火,称为“六气”。六气过盛则称为“六淫”,人容易受到侵袭而生病。其中寒邪引发的疾病在秋冬季为多见。但中医认为,外因只是疾病形成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人的体质。遭受寒邪侵犯的人往往机体阳气不足,寒邪积久不散更伤阳气,导致恶性循环。夏季由于气温升高,人体内阳气上升,经络通达,气血充沛,精力旺盛,此时如果采取祛寒通经、补充阳气的治疗措施,尤其是在三伏天,选用适当方法,更容易使人体阳气充沛,经络气血贯通,可以驱逐伏寒,从而达到标本并治。使其在寒冷季节更能抵御外寒而不发病或少发病,往往能收到事 半功倍的效果,是中医学 “天人合一”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疾 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

冬病夏治方法很多,我们常见的是三伏贴,其利用“三伏天”一年中最热、人体内阳气最盛的有利时机,用温阳散寒的药物进行穴位贴敷,以振奋机体阳气,使药物通过体表入到脏腑经络,作用于宿疾(病根)潜伏处,从而改善病情。三伏天针灸,三伏天拔火罐、隔姜灸等也属于冬病夏治的方法。

很多慢性疾病都可以冬病夏治,包括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小儿感冒等,以及一些虚寒性的疾病,如胃痛、关节炎、肾虚引起的腰痛。


三伏天  调健脾胃宜清补

中医认为,三伏天不仅热,湿气也会更重。因为入伏后地表吸收的热量多,还有夏季雨水多,使得空气湿度升高,本应上升的湿气,在压强的作用下在地表堆积,外湿就比较容易侵入入体,使脾胃消化失常,脾主运化水液,脾胃虚弱会造成积水为患,湿气也就更重。此外,夏季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如果过食肥甘腻补之物,则致损胃伤脾,影响营养消化吸收,有损健康。所以, 在饮食上要格外注意。

那三伏天应该吃什么呢?

1.多食健脾祛湿的食物。中医认为“夏季暑湿,最宜清补”。三伏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寒凉食物,导致湿气入体,水湿固脾,容易引起脾胃损伤,所以夏季应适当多吃健脾祛湿的食物,如薏苡仁、茯苓、芡实、冬瓜等。

2.适当增加清热解暑食物的摄入。绿豆汤是我国民间传统的解暑食物,除了脾胃虚 寒及体质虚弱者均可放心食用。此外,像荷叶、西瓜、 莲子、冬瓜等也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暑作用。

3.可吃一些益气养阴的食物。大暑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此时, 人们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因此,除了及时补水, 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且清淡的食物以增强体质,如 山药、大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木耳、 豆浆、百合粥、菊花粥等。

4.宜喝清凉养生的茶水。可饮用健脾和胃清热的茶饮,如玫瑰大麦茶、茉莉花茶、酸梅汤等,以起到助养脾胃之气、舒畅肝气、疏解心中郁热的效果。夏季炎热易导致风热感冒,甘菊清香宜人,它的花瓣中含有17种 氨基酸,还富含维生素及多种微量元素,可清热解毒,适用于防治风热感冒及咽喉肿痛。夏天午后,喝杯绿茶,不仅清热消暑,还 能解毒、止渴,另外,大量出汗后喝 绿茶可以帮助身体补充流失的钾元 素,提高耐热能力。不宜贪凉饮冷,过食过饮冷冻饮食。

52a3a36dfbb142bb9fead883325b5170.jpeg

解暑清凉酸梅汤

三伏天  适当运动宜适度

俗语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在夏天,适当的锻炼不仅能改善机体调节功能,增强对酷热气候的耐受能力,而且对预防疾病也大有好处。现代医学证明,在炎热的高温天气中,人体内会产生一种应急蛋白,可抵抗暑期对人体的伤害。由此可见人体本身有着适应不同环境生存的能力,在大寒大暑中锻炼身体,可提高身体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所以古人认为养生修炼得道的人可以“不避寒暑,百毒不侵”。然而大热的三伏天运动却也因人而异。对于老年人和体质较弱的人而言,一味 强调“夏练三伏”肯定不太适宜。三伏天的特点就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 大、风速小,动不动就出汗,人体感觉闷热。

那么在三伏天运动需要注意什么?

第一,注意锻炼的强度。夏季过度锻炼,在中医上说是伤津耗气;而西医上则应注意避免中暑,以及电解质紊乱引起的其他身体问题。所以不提倡烈日下开展爬山攀岩、室外球类竞赛等剧烈活动,建议选择游泳、早晚慢跑等和缓运动。户外探险做好安全防护,不涉险地。

第二,注意锻炼的时间。夏天运动最好安排在凉爽的早晨或傍晚。对于患有心脏病的中老年人而言下午5点钟则是锻炼的理想时间。此外,在锻炼地点选择上,要到有人的地点,避免有意外时无人发现。当最高气温在30到33摄氏度时,老年人要减少运动量,时间以半个小时以内为宜。气温过高时老年人要停止一切户外活动。

第三,保持充足的饮水。在夏天尤其是三伏天,本就是高温,如果再加上运动,会使体内水分快速流失,因此,在运动前后及运动的过程中都要及时补充水或者淡盐水。在运动中,应遵循“少量多次”的补水原则进行补水,以免引起运动后脱水的发生。运动后补水注意不要过快过猛,以免引起胃肠不适。另外,运动后不宜洗冷水澡,锻炼会使毛孔扩张,皮肤突然受冷会让毛孔关闭,体内热量无法散发而导致感冒、发烧。


三伏天  出行防晒、防中暑

进入三伏天,高温、高湿天气成了常态,中暑风险不断升高。

所以人们出行时应该做好相应的措施,包括:

1.出行防晒。做好防晒措施,不仅是女性,男性也应该提高防晒意识,避免暴晒。最好避开高温时段出行。

2.出行穿戴。三伏天人体出汗量大,化纤布料虽然比较轻薄,但吸水性、透气性差,皮肤很难通过汗液蒸发进行散热,汗液过多滞留会使皮肤分泌物腐败、发酵,加之合成纤维在生产过程中混入单体氨、甲醇等化学成分,对皮肤刺激较大,容易诱发过敏和皮炎。相比之下,棉、麻、丝等天然纤维是高温天的首选,丝绸亲肤性好,更加轻薄,穿上通体凉快;棉质衣物吸汗,透气性好;亚麻材质孔隙大,透气性和吸水性好。此外,易过敏人群不宜佩戴金属首饰,因为夏天人体出汗过多,某些金属沾上汗水可能会刺激皮肤,引发接触性皮炎。

3.防暑药品。中成药中常用的清热祛暑的药物,有藿香正气水、双黄连、十滴水、清凉油等等。可提前备好,出现吐泻藿香正气水,出现发热咽痛服用双黄连,出现头晕恶心服用十滴水,出现轻度头晕烦躁清凉油外用。另外也可备一些生理盐水、葡萄糖等,用来补充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防止由于天气炎热,大量出汗而造成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

1b8403d414f0445e8abc980d63f5f009.jpg

三伏天  生活起居要注意

入伏以后,随着气温的升高,蚊虫的滋生也进入旺季,一个干净、室 温适宜的家居环境,对人体的健康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三伏天期间,人们应该做到:

1. 规律的起居。夏季日照时间长,可夜卧早起,但也不要经常熬夜,要保证充足睡眠;可坚持午睡,但时间不宜过长。睡眠时不可对着空调和电风扇的出风口。

2.适宜的空调使用。在夏季,借助于外界的阳气,人体本来是要将体内的各种寒湿毒排出体外,但空调的介入,打乱了这个过程。不仅排毒不彻底,反而是将外界的寒也一起带入到了体内, 因此,这个阶段的人,很容易得空调病。鼻塞、流涕、头痛、失 眠、内分泌失调等都是所谓空调病的典型症状。专家建议,室内外温差不应太大,一般在 8~10℃左右。夏天虽然可能出现38℃以上的高温 天气,但是一天中大多数时间的温度都在35℃以下,所以26℃左右的室内温度是比较合适的。而且一般开空调两三个小时后就应该开开窗户透透气,大约半个小时左右。

3.舒适的居住环境。炎炎夏日更容易滋生细菌。要清扫整个房间,让房间内的布置尽量整洁、明快,减少杂物的堆放,也帮助室内空气的流通。另外,室内外的通风也要注意时间段。由于夏季白天室外气温较高,因此,尽量在早晚凉爽之际开启门窗进行通风。同时,保持室内地板、台面等各处的清洁和干燥,不给蚊虫滋生的机会。同时,可在家中摆放一些绿植,如绿萝、常春藤和百合等给居室“降温”。

5a1bd1b4N81a60870.jpg


冬病夏治正当时,三伏贴预约中!

我院三伏贴正火热进行中,我院今年提供的三伏贴为“补肺咳喘贴”,是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的院内制剂,是北京市药监局批准的2023年“冬病夏治三伏贴”临床用药。对以下病症尤为适宜:

1.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过敏性鼻炎。

3.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喘(呼吸道感染)人群。

温馨提示:如果您不知道您或您的家人是否适合“三伏贴”,请务必到我院就诊并咨询

2023年贴敷时间:

头伏:7月11日-7月20日

中伏:7月21日-7月30日

闰中伏:7月31日-8月9日

末伏:8月10日-8月19日

温馨提示:每伏的任何一天均可贴敷,以晴天的10:00~17:00为佳。初伏、中伏、闰中伏、末伏每伏连贴3天,每天1次,每次贴敷2~4小时。每伏间隔7天。建议您,最好连续贴敷三年以达到最佳疗效。


咨询预约电话:15313976503


热门推荐

更多 >

睡眠误区大揭秘:这些坑你踩过吗?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睡眠似乎成了我们最容易“牺牲”的“奢侈品”。但你知道吗?错误的睡眠习惯,可能正悄悄侵蚀着你的健康。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几个关于睡眠的常见误区,看看你中招了没?误区一:睡得少VS睡得晚,哪个更伤身?睡得少:每天睡眠少于6小时,短期会出现记忆力、注意力下降,情绪焦躁,免疫力降低等情况

难以入睡,失眠多梦?这些方法帮你找回好睡眠

“睡眠这东西脾气很怪,不要它,它偏来,请它捧它,千方百计地勾引它,它便躲得连影子也不见。”钱钟书在《围城》里的这段话,相信说出了很多失眠朋友的心声。无论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睡,还是睡眠浅易醒,失眠——让太多的人饱受精神和躯体的折磨,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今天带您一起深入探讨失眠的原因及改善方法。“真

烟雾病:康复师带你穿越脑血管的"迷雾森林"

烟雾病,医学上又称自发性脑底动脉环闭塞症。它是一类脑血管疾病,特征为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和(或)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起始部出现缓慢进展性的狭窄,最终导致闭塞,同时在脑底形成代偿性的异常血管网。由于这些异常血管网在脑血管造影图像上形似袅袅 “烟雾”,故而得名 “烟雾病”。烟雾病的四大分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春风拂面却喷嚏连连?中医教你应对春季过敏

春风一吹,喷嚏不断?眼睛痒到揉红?这些可能是过敏在“捣乱”。春季过敏就像身体对环境的“过度反应”,中医带你探寻过敏背后的真相,教你用中医的方法对抗春日烦恼。春季过敏的几个表现,你中招了吗?1.呼吸道喷嚏:晨起或外出后连续打喷嚏,一打就是五六个起步。鼻涕鼻塞:清鼻涕像关不住的水龙头,纸巾不离手,睡

深度解析:长期睡眠障碍的危害竟然这么大!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为了生活奔波,却忽略了最重要的事情——优质的睡眠。你知道吗?长期睡眠障碍不仅会让你的精神状态大打折扣,更会在悄无声息中侵蚀你的身心健康,引发多个系统疾病。今天,我们带你深入了解长期睡眠障碍的危害,并与你分享如何通过中医的手段,找回那个元气满满的自己。一、大脑与神经系统-记忆